您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文件

关于印发《2022年文安县县城建设提质升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2日 浏览次数:

〔2022〕9号

 

文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2年文安县县城建设提质升级

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安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2022年文安县县城建设提质升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文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19日 

 

 

2022年文安县县城建设提质升级

攻坚行动工作方案

 

2022年是我县开展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的关键一年,为加快推进县城建设提质升级,全面提升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按照县政府工作部署,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县城建设提质升级攻坚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动县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河北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加快县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工作要点>的通知》(冀城建管办〔2022〕22号)和《廊坊市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2022年廊坊市城市(县城)建设提质升级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为导向,以风貌特色塑造、产城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更新改造、宜居环境打造、城市管理提升等七大行动为重点,全面提升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二、2022年度目标

持续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力争2022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消除中小学大班额,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全部达标,全县完成改造老旧小区4个,启动小叩皂等6个城中村改造,完成口袋公园建设4个,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历史建筑全部挂牌保护,新增停车位900个,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创建“四化”样板示范街3个,全力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节水城、洁净城等创建工作。

三、重点工作任务

全力开展实施县城建设提质升级攻坚“七大行动”,重点推进30项重大工程。具体如下:

(一)实施风貌特色塑造行动

1.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开展商业中心、文体中心、重要街区街道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力争2022 年底前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完成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不低于3项。(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继续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扩大普查地域、类型和年代范围,做到应查尽查,应定尽定。2022年底前完成历史建筑确定、建立保护目录和测绘建档工作。加快建立普查评估、保护利用、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丰富活化利用方式。(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各乡镇、农场、经济开发区)

3.加强城区建筑管控。加强县城总体规划落实,强化重点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标志性建筑统筹规划工作。强化建筑设计管理,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规划设计乱象。研究立体景观设计,实施建筑第五立面形态设计管控要求,明确屋顶景观要求。严格控制自然生态、景观敏感要素等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设计,加强周边建筑风貌景观布局、严控设计高度,保持视线通廊,保护好传统格局和既有景观风貌。(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城管局)

(二)实施产城融合发展行动

4.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发挥县城不同资源和区位优势,推进县城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高产业与县城资源禀赋匹配度,增强京津产业精准承接转移能力。以经济开发区为先导,大力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模式,促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集中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为产业经济和县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科技工信局,经济开发区)

5.促进产城互动融合。 统筹规划县城与园区建设,有序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强化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要素互动共赢、良性循环,促进产业集中发展。依托现有国家、省级开发区,统筹产业园区与县城发展,着力打造拥有主导产业集群、产业链集群的产业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县城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高质高效发展,在搞好旧城区综合利用的同时,拓展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中心经济综合发展空间。(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科技工信局,经济开发区)

6.着力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立足京津冀一体化,服务京津、雄安发展,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鼓励建筑业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建筑集成基地。(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三)实施公共服务配套行动

7.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整体规划与街区详细规划统一,严格落实配建要求,形成以县级各类设施衔接配套为主导、社区级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制定出台居住社区非经营性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管理办法,确保按标准规划、建设,按规定及时移交、有效使用。(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8.加强教育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教育设施整合配建要求,加大城区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县域内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不低于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82%,全部消除中小学校56人以上大班额;年内完成县一中迁建并投用,完成曙光学校新建并投用,完成第二幼儿园改建并投用,启动第四幼儿园建设;县职教中心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分期分批达到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责任单位:县教育和体育局)

9.完善卫生健康设施。加快补齐短板,重点增强县域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能力。基本完成普惠性托育体系建设,各县县级医院具备与人口相适应的可转换传染病床位数量。2022年底,每千人口托位数至少达到1.9,力争达到2.4。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23年基本达标。(责任单位:县卫健局)

10.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按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新要求,加快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完善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中心),村(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建设。(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11.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切实提高覆盖率和达标率,高标准运营文化艺术中心。到2022年底,县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或全民健身中心、室内滑冰馆、社区足球场完成国家规定标准的硬件场馆建设。(责任单位:县文广旅游局、县教育和体育局)

(四)实施基础设施完善行动

12.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加强规划统筹,优化城区路网结构,彻底消除断头路、卡脖路,提高街巷支路密度,形成合理、通畅、便捷的路网系统,力争到2023年,建成区路网密度普遍达到8.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优化城乡客运站、公交站点布局与标准化建设,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主要街道。加强自行车道、人行道建设,绿道绿廊建设,倡导服务于绿色出行。合理布局街道、公共设施的建设改造无障碍设施,提升特殊人群出行便利度。(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

13.加快供水节水设施建设。大力创建节水型城市,积极推动工业、环境生态及生活节水措施,促进全社会节水。加快建设公共供水管网,提高管网覆盖率。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2022年达到创建标准。(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14.提高燃气供热保障能力。在既有区域燃气保障基础上,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县域内燃气储气能力达到3天日均消费量以上,燃气企业储气能力达到年用气量5%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15.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功能。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2022年6月底前正式运行。提升公厕服务能力,完善公厕规划布局,新改建公厕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商业区和主干道公厕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在公共机构、社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设覆盖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分类管理系统。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提升机械化清扫能力。2022年,启动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建筑垃圾再利用项目。2023年,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以上,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8%以上,力争实现城区道路“水洗机扫”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16.加强停车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要求,严把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等行政许可关,确保配建停车位稳步增长。鼓励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增加商业、医院、学校等重点公共活动区域立体停车设施和公共停车泊位。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中智慧泊车系统建设,提高设施周转利用率,提升动静态交通管控综合效能。适度超前布局充电桩,积极推动单位内部停车资源开放共享。2022年,新增公共停车位900个。(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五)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

17.疏通城区路网动脉。以完善老城区道路网结构、增强路网连通性为重点,实施断头路、卡脖路打通工程,切实提高道路通达性。2022年,完成城墙南路新建工程,实现永定路至丰利路道路连接;2023年,结合东关村、老干部局及周边等城中村改造完成利民街东延(永定路—丰利路)、崇文街东延(盐店北路—民安路)等2条主要道路建设,2024年谋划启动永定路、商业街北通,进一步疏通路网毛细血管,实现老城区没有一处“断头路”。继续开展城区背街小巷修缮改造,提升广大群众“家门口”的出行环境。(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18.加快老旧小区改造。科学编制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改造内容,统筹改造水、电、气、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完善养老、托育、助餐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2022年,完成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采取政府+居民+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对改造意愿强烈小区进行改造。(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19.补齐市政管网短板。新建排水管网全部按雨污分流制建设,加快完成既有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2022年,完成丰利北路、安泰街北延、日新东街改造、文王路改造,结合丰利北路排水管网改造和采留线拓宽工程,同步实施迎宾大道排水管网改造工程,保障城区向北排水畅通。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全面投用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滚动实施老旧管网改造,供水、供热、燃气新增老旧管网实现即有即改、应改尽改。开展市政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普查,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2023年,基本完成市政地下管网普查任务。(责任单位:县住建局,经济开发区)

20.增强排水防涝能力。多措并举改造和消除“易涝点”,逐步完善排水防涝设施体系。保护和恢复县城及周边坑塘水系,科学规划和改造河道、堤防、坑塘等设施,拓展雨洪调蓄空间,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建设目标。2022年启动建设元里排水泵站,打通县城排水向东通道;完成采留线一期工程,启用老虎庄扬水站;结合全县水系连通工程,完成采留线(环城水系-任文干渠)边渠、文王路(环城水系-赵么支渠)边渠疏浚,环城水系实现全部连通,发挥调蓄作用。(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

21.加快城市更新改造。科学安排城中村改造时序,以强化环城水系与老城功能融合为着力点,城发公司全面介入片区改造,同时引入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实施九大片区改造,组团式打造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商业、文化圈。2022年攻坚大庄子、元里村改造,启动大叩皂、小叩皂、泗各庄、前孙章、后孙章、房庄等村改造;通过市场化方式,由开发企业出资打造一批特色街区,重要道路两侧建筑实施“平改楼”“老改新”。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个体业户按照城市风貌设计进行自建自改,使城市街区更加靓丽。(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城发公司)

(六)实施宜居环境打造行动

22.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协助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活动,依法查处违规排污、私搭乱建、毁绿种菜、违规装修、侵占公共空间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线上线下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2022年,研究制定物业服务企业进入退出机制,2023年,60%以上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化管理,60%既有居住社区基本补齐设施短板。到2024年,所有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化管理,并补齐设施短板。(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城管局,文安镇、城发公司)

23.大力创建绿色社区。以营造宜居环境、培育绿色文化、提高智能化水平为重点,落实《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持续推进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动员更多的社区主动创建绿色社区,推动社区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严格按100%管控,2022年完成丰利路社区和政通道社区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到2023年,基本实现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文安镇、经济开发区)

24.提升园林绿化品质。以省级园林县城创建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建设综合公园、街头游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型公园,推进绿道绿廊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公园服务体系,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积极创建星级公园和园林式单位、小区、街道,合理选择绿植树种,对现有绿地进行微更新,不断提高绿地品质,实现一街一景。大力拓展县城绿色空间,对老城区机关单位外迁、城中村拆迁、破旧建筑拆迁腾出的地段和街头空地,原则上不准搞新的建设,全部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成一批带标准化公厕的绿地游园,优化绿地系统布局。2022-2023年,新增城市绿地75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4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建成环城水系公园,新建恐龙主题公园1个,新建街头游园、口袋公园各4个。(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城发公司)

25.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巩固冬季清洁安全取暖成果,确保PM2.5平均浓度下降目标达到省定要求。落实河长制,强化各级河长和部门责任,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实现动态清零。强力抓好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确保稳定运营达标排放,逐步淘汰污泥卫生填埋处理处置方式,向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转变。(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务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

(七)实施城市管理提升行动

26.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开展省级城市体检试点,制定城市体检试点方案,出台城市体检标准,全面评价城市发展状况,重点针对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等方面,找出短板弱项,提出“诊疗药方”,加快整治提升。2023年,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完成城市体检工作。(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27.整治县城容貌秩序。以“洁净、整齐、有序、绿色、美丽”为目标,开展县城容貌环境“十乱”专项整治。推进各类架空线缆入地入盒,清除空中“蜘蛛网”和各类“飞线”。深入推进污染源治理,强化施工、裸露地面和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健全空气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大气环境质量。2022年,保持创城成果,完成主次干道和重要节点“脏乱差”整治任务。2023年,达到“洁净城市”标准。(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

28.强化精细管理能力。全面推行覆盖城区的街长、路长、巷长责任制,实现网格化、精准化管理。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与调控,实施一城一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展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县城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推进以街区为单元的更新整治,建设新中式风格建筑风貌,打造独具特色的步行街、酒吧街、音乐街等街区,实现一街一品。补齐城市照明短板,城市(县城)路灯覆盖率达到100%。2022年,打造重要亮化节点3处以上;打造“四化”样板示范街3条。(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供电公司、县城发公司)

29.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对县城区内的道路、桥梁、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环卫、园林等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更新改造,全面提升设施运行服务效率和事故监测预警能力。以数字化城管平台为基础,借助行政副中心启用,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大城管”格局。到2023年,数字化城管平台与省市对接,启动BIM示范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县城管局)

30.加强安全韧性管理。持续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加快新技术、新标准推广应用,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健全水、电、气、热、信等生命线应急保障系统,确保设施安全运营。科学确定城乡消防安全布局,按照标准建设和维护公共消防设施。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加强新建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实施危险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充分利用场馆、绿地及地下空间等建设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城市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健全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提升应急处置、系统治理等综合防灾水平。(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消防救援大队)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县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委副书记、县长任指挥长,有关县领导任副指挥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2022年强力实施“城建工程”、“民心实事”和城改旧改等项目建设,分别由县领导挂帅分包,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分包领导、一个推进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各相关责任单位都要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精心部署、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强化时间观念,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二)强化要素支撑。盘活县城规划区内低效和闲置土地资源,优先用于县城建设和片区改造。提前做好土地储备和出让准备,下好城建项目用地先手棋,为项目推进提供保障。提前做好土地招拍挂前期手续准备,提高城建项目供地效率。加快居住地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消除农村转移人口向县城转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放宽落户条件,促进有能力在县城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平等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权益。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完善县城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技能培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

(三)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发展公司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可持续的县城建设投融资体制,探索ABO+投资+EPC模式,引入大型工程建设单位及专业运营商,整合资金优势,实现对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推动实施。积极扩大与各种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更多的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贷款贴息等向县城建设倾斜。结合项目实际和财政状况,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发行企业债券、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县城公共服务、市政公用、城改旧改等领域的建设、管理与运营。

(四)严格考核奖惩。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总体要求,细化时间进度安排,倒推阶段目标,算清时间任务帐。县“两办”督查室要定期对各项重点工程进行督导检查,通报进度,督促解决问题。坚持与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把各项重点工程推进情况作为对各级各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高效完成。

(五)广泛宣传引导。全面打响城市建设发展年攻坚战,积极倡导“不争第一就是混”的争先精神,鼓励全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反对与己无关、不闻不问的个人主义;鼓励政府主导统筹改造,反对小片区点状开发;鼓励按照城市风貌设计建设,反对违法占地、私搭乱建行为;鼓励履行“门前五包”、合法经营,反对破坏城市公共设施等违法行为。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做到报刊上有专刊、广播电视上有专题、网络上有互动,形成强大宣传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