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心理老师,张焕婷。
居家学习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呀?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网络上用积极阳光的精神面貌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同时也接待了一些同学,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慌的情绪。面对疫情,无论你是勇敢面对,还是深受干扰,正处于自我意识蓬勃发展的你们可能都会想到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人生的思考。这一节课,我们来深度地谈谈这个话题吧。
第一,我们青少年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强身健体来提高自身免疫力。青少年处于生龙活虎的年纪,很少体会到身体损伤带来的痛苦,平时也就不在意保养身体。一些同学为了好的形象,在冬季穿的很薄,甚至很多同学开始修改校服,让本来足够长的裤子变成露脚脖子的九分裤,用身体健康的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美丽冻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我们看到有的患者是重度的呼吸困难综合症,有的患者是普通类型,有的患者是轻度症状,一部分患者被治愈出院,而另一部分患者死于这一病毒。为什么同样的病毒,每个人的症状体现不一样?这与每个人的抵抗力或者说免疫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健康好比数字1,学习、事业、地位、钱财、家庭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一切都只不过是0、是空,是一无所有。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从而提升我们自身的免疫力,保养我们的精髓,我建议大家践行《黄帝内经》的养生大法。具体内容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外避虚邪,内养精神。
第二,我们需要直面死亡的勇气。死亡这个议题,有些早熟的青少年对其进行了哲学式的思考,感慨人生终将走向死亡的虚无;有些不幸的青少年可能遭遇了丧亲、交通事故等重大灾难,深深地体会过死亡带来的哀伤;而今新冠肺炎已感染六万多人,导致上千人死亡,这样的社会事件威胁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也把年纪尚小的青少年带到了死亡议题的面前。谈到死亡这个话题,青少年们常常出现的心理困惑是对人生苦短的悲哀和对死亡的恐惧。“生命线”是我们经常带领青少年们体验的一个活动,在不断撕掉代表过去时光的纸条中,经常有同学哭泣不已,有的感叹父母年纪大了,不就就要面临死亡;同时也感到自己的生命好短暂。这样看,人生苦短确实很残忍,下面我们跟随一位哲学家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我们长生不老,日复一日地、年复一年地生活,那会怎么样?我们还有动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吗?还有动力去起床吗?所以,对必死命运的了解是我们体内的火种,将推动我们发挥最大的潜能,生命的有限性也正是生命的可贵与精彩。对死亡的恐惧,很多青少年表现为怕鬼,或者怕死神的折磨等各种想象,在这里我分享另一位哲学家的观点:肉体死亡之后,灵魂也同样死去,所以人生前想象的死后的苦难在死后是感知不道到的;而且死后与生前的空寂是一样温暖和静谧。
第三,我们要于己无憾、于他有用地过好这一生。我们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正因如此我们才要丰富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疫情虽然能从身体健康上威胁我们,但从某种程度上却加速了青少年的心理成熟。青少年的心理任务是搞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成为谁”;但是很多青少年因为家长的庇护,没有机会去紧迫地认真地思考这一人生发展问题。疫情的形式催促着我们去澄清生命的价值,到底你最在乎什么,你如何生活才会没有遗憾?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你的“墓志铭”,这帮你找到答案的一个好办法。我喜欢《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的墓志铭 “活过、爱过、写过”,也喜欢另一位名人的墓志铭“如果这就是生命,那好,请再来一次”,同学们你们的墓志铭是什么?也许,通过这一次疫情,我们小小年纪就可以不再把时间浪费在去赢得别人的认可,去报复或者仇恨,去执着于敛财出名,而是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对我们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探索出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违心地听从父母或者老师的建议来随意选择学校或者大学专业,这样我们以后就可以在政治、艺术、金融或者科学等某一领域获得杰出成就,推动该领域的长足进步;我们可以传递给他人关怀、帮助和爱来继续存在,就像这次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去拯救千万人的生命,我们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做一些事情影响周围的人,例如保护环境、帮助学困生等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坚持下去,我们的影响力就能像涟漪一样一圈圈地扩散,这便是生命意义的源泉。
虽然我们现在只能居家学习,可能有无聊,有烦闷,但是我们看清生命的真相之后,我们就能从内心好好地去践行自己珍视的品质。无论我们珍视的是健康,是幽默,是智慧,是自律,是博爱等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调整好作息,“有意思,有意义地度过” 这一刻、这一天、这一周、这一个月、这一生……